【概要描述】中华金箔的前世“金”生:古艺奇葩
世界金箔最早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
中华金箔诞生于何时更没有文字记载
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但是与金箔渊源甚厚的南京
金箔技艺传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六朝、隋唐宋、蒙元
明朝、清朝、民国几个阶段进行追溯
(一)六朝时期
早在汉《乐府诗集》中就有着
“步步香飞金箔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六朝时期
东晋大将刘裕攻破秦都长安
将关中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的织锦工匠南迁
在建康城南斗场市(今雨花台一带)建立锦署
从此南京有了织锦业
而在南京发现的六朝大墓中
已有金箔被使用的痕迹
说明六朝时期南京已有金箔的生产
(二)隋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
南京没有大型墓葬内发现金箔使用情况的现象
但是却有与金箔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织锦业
其中有一种叫织金锦
是闻名世界的南京云锦的重要品种之一
唐代还有一种“蹙金绣”即盘金
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了一件使用蹙金绣的衣物
和数量庞大的丝织品
其中有很多织金锦的织物
该锦所用的拈金线极为精致
唐朝诗人李白和白居易
对金线参与的刺绣有这样的描写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女”
“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褥”
宋代国力不强
金箔一度遭禁用
虽有设置生产织锦的机构
但是否有金线制作的原材料——金箔生产
却未见记载
(三)蒙元时期
早在辽金时期
中国北方就已大量使用加金的方法来装饰织物
到了元代崇尚织金锦的风气更是盛极一时
不仅帝王、百官用织金锦作服饰
连三品以上官员的帐篷都是织金的
这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记述
蒙古贵族在战争中
掳夺了大批汉族、回鹘及中亚穆斯林的织工
加上元统治者对丝绸的特殊爱好
使得蒙元时期的官营织染业空前发达
特别是金银织物和服饰的流行
决定了金箔和金线被大量需求
来自西域波斯的织工善于织造织金锦
其中纱、罗、绞、縠都要加金
元人把这种金光闪闪的织金锦称为“纳石失”
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帷幕、被褥、椅垫等
也都有用纳石失制成
蒙古军队甚至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创建于元代的永乐宫也有贴金装饰
这是我国现存的建筑上应用彩画贴金最早的实物
元代丝织染局和作坊规模较大
花色品种也十分丰富
元代长江下游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产地
元朝官府在南京也设立了织染局
那时金箔已经大量运用在器物、服饰和建筑上
锻造技艺也是相当成熟
(四)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
南京金箔生产工艺情况的记载
主要来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对金箔锻制过程中使用到的
乌金纸和切箔工艺都有详细的表述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
朝廷从全国各地调集手工业匠户
约20万人赴京服役
建立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当时由于织金织物特别是云锦大量使用金线
南京金箔产业在龙潭地区得以迅速发展
南京在出土的明代墓葬中
发现过金箔和金线的例子不胜枚举
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的
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合葬墓中
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
“紫色底,用金箔切成细条与丝线织出缠枝牡丹”
就是将金箔裱在基纸上切成长条的扁金参与编织
据《明史》记载
金箔、金线还分别用于宫内器物和帝王的服饰上
皇家宫殿的雕梁画栋、金銮殿的座椅等
无处不有金箔的身影
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从明代皇家贵族的墓葬中发掘出的织物上可以看出
南京金线已经得到了大量运用
(五)清朝时期
清代近300年
除故宫建筑、佛像大量用金箔外
埋葬皇帝、皇后、公主、阿哥的清东陵
衣冠、宝物、壁画、玉册等随葬品
都耗用了大量金箔
《大清皇陵》中描述:
“慈禧陵三殿彩画新颖奇特……
直接在上面沥粉贴金。”
清代帝、后陵的所有外露柱子
大殿中间的四根金柱的沥粉
均使用扫金或贴金
《爱月轩笔记》中也记载了慈禧陵的情况:
“慈禧尸身上盖陀罗尼经被一床,
经被上的17000 多字的汉字经文和
佛像、佛塔、十二章、宝文等
均用捻金线织成……”
清代南京是江南三织造之一江宁织造局所在地
是特种丝织物的主要生产地
南京金箔主要用于制作金线
供江宁官办织造及民间机房的织造使用
金箔、金线从业者很多
到了清末
南京金箔专销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区
用于佛像贴金、店铺牌匾装潢等
据金箔老艺人们口口相传
清末,南京最大的谢春山金箔店是
南京金箔行业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他们当时的金箔员工有数十人之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壁画成为各级王府衙馆装饰的主要艺术手段
为此,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壁画机构“绣锦衙”
又专设了金箔司,辖有300-400 多名工人
生产金箔以满足壁画的需要
(六)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
南京金箔生产较为稳定
龙潭有金线行业协会
有组织、有房舍,分打纸的、褙金
砑金、放金线、切金、搓线
生产金线称“放金线”
后来由于战乱频繁
金箔、金线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才有所恢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概要描述】中华金箔的前世“金”生:古艺奇葩
世界金箔最早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
中华金箔诞生于何时更没有文字记载
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但是与金箔渊源甚厚的南京
金箔技艺传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六朝、隋唐宋、蒙元
明朝、清朝、民国几个阶段进行追溯
(一)六朝时期
早在汉《乐府诗集》中就有着
“步步香飞金箔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六朝时期
东晋大将刘裕攻破秦都长安
将关中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的织锦工匠南迁
在建康城南斗场市(今雨花台一带)建立锦署
从此南京有了织锦业
而在南京发现的六朝大墓中
已有金箔被使用的痕迹
说明六朝时期南京已有金箔的生产
(二)隋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
南京没有大型墓葬内发现金箔使用情况的现象
但是却有与金箔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织锦业
其中有一种叫织金锦
是闻名世界的南京云锦的重要品种之一
唐代还有一种“蹙金绣”即盘金
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了一件使用蹙金绣的衣物
和数量庞大的丝织品
其中有很多织金锦的织物
该锦所用的拈金线极为精致
唐朝诗人李白和白居易
对金线参与的刺绣有这样的描写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女”
“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褥”
宋代国力不强
金箔一度遭禁用
虽有设置生产织锦的机构
但是否有金线制作的原材料——金箔生产
却未见记载
(三)蒙元时期
早在辽金时期
中国北方就已大量使用加金的方法来装饰织物
到了元代崇尚织金锦的风气更是盛极一时
不仅帝王、百官用织金锦作服饰
连三品以上官员的帐篷都是织金的
这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记述
蒙古贵族在战争中
掳夺了大批汉族、回鹘及中亚穆斯林的织工
加上元统治者对丝绸的特殊爱好
使得蒙元时期的官营织染业空前发达
特别是金银织物和服饰的流行
决定了金箔和金线被大量需求
来自西域波斯的织工善于织造织金锦
其中纱、罗、绞、縠都要加金
元人把这种金光闪闪的织金锦称为“纳石失”
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帷幕、被褥、椅垫等
也都有用纳石失制成
蒙古军队甚至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创建于元代的永乐宫也有贴金装饰
这是我国现存的建筑上应用彩画贴金最早的实物
元代丝织染局和作坊规模较大
花色品种也十分丰富
元代长江下游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产地
元朝官府在南京也设立了织染局
那时金箔已经大量运用在器物、服饰和建筑上
锻造技艺也是相当成熟
(四)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
南京金箔生产工艺情况的记载
主要来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对金箔锻制过程中使用到的
乌金纸和切箔工艺都有详细的表述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
朝廷从全国各地调集手工业匠户
约20万人赴京服役
建立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当时由于织金织物特别是云锦大量使用金线
南京金箔产业在龙潭地区得以迅速发展
南京在出土的明代墓葬中
发现过金箔和金线的例子不胜枚举
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的
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合葬墓中
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
“紫色底,用金箔切成细条与丝线织出缠枝牡丹”
就是将金箔裱在基纸上切成长条的扁金参与编织
据《明史》记载
金箔、金线还分别用于宫内器物和帝王的服饰上
皇家宫殿的雕梁画栋、金銮殿的座椅等
无处不有金箔的身影
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从明代皇家贵族的墓葬中发掘出的织物上可以看出
南京金线已经得到了大量运用
(五)清朝时期
清代近300年
除故宫建筑、佛像大量用金箔外
埋葬皇帝、皇后、公主、阿哥的清东陵
衣冠、宝物、壁画、玉册等随葬品
都耗用了大量金箔
《大清皇陵》中描述:
“慈禧陵三殿彩画新颖奇特……
直接在上面沥粉贴金。”
清代帝、后陵的所有外露柱子
大殿中间的四根金柱的沥粉
均使用扫金或贴金
《爱月轩笔记》中也记载了慈禧陵的情况:
“慈禧尸身上盖陀罗尼经被一床,
经被上的17000 多字的汉字经文和
佛像、佛塔、十二章、宝文等
均用捻金线织成……”
清代南京是江南三织造之一江宁织造局所在地
是特种丝织物的主要生产地
南京金箔主要用于制作金线
供江宁官办织造及民间机房的织造使用
金箔、金线从业者很多
到了清末
南京金箔专销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区
用于佛像贴金、店铺牌匾装潢等
据金箔老艺人们口口相传
清末,南京最大的谢春山金箔店是
南京金箔行业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他们当时的金箔员工有数十人之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壁画成为各级王府衙馆装饰的主要艺术手段
为此,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壁画机构“绣锦衙”
又专设了金箔司,辖有300-400 多名工人
生产金箔以满足壁画的需要
(六)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
南京金箔生产较为稳定
龙潭有金线行业协会
有组织、有房舍,分打纸的、褙金
砑金、放金线、切金、搓线
生产金线称“放金线”
后来由于战乱频繁
金箔、金线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才有所恢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金箔最早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
中华金箔诞生于何时更没有文字记载
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但是与金箔渊源甚厚的南京
金箔技艺传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从六朝、隋唐宋、蒙元
明朝、清朝、民国几个阶段进行追溯
(一)六朝时期
早在汉《乐府诗集》中就有着
“步步香飞金箔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六朝时期
东晋大将刘裕攻破秦都长安
将关中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的织锦工匠南迁
在建康城南斗场市(今雨花台一带)建立锦署
从此南京有了织锦业
而在南京发现的六朝大墓中
已有金箔被使用的痕迹
说明六朝时期南京已有金箔的生产
(二)隋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
南京没有大型墓葬内发现金箔使用情况的现象
但是却有与金箔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织锦业
其中有一种叫织金锦
是闻名世界的南京云锦的重要品种之一
唐代还有一种“蹙金绣”即盘金
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了一件使用蹙金绣的衣物
和数量庞大的丝织品
其中有很多织金锦的织物
该锦所用的拈金线极为精致
唐朝诗人李白和白居易
对金线参与的刺绣有这样的描写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女”
“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褥”
宋代国力不强
金箔一度遭禁用
虽有设置生产织锦的机构
但是否有金线制作的原材料——金箔生产
却未见记载
(三)蒙元时期
早在辽金时期
中国北方就已大量使用加金的方法来装饰织物
到了元代崇尚织金锦的风气更是盛极一时
不仅帝王、百官用织金锦作服饰
连三品以上官员的帐篷都是织金的
这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记述
蒙古贵族在战争中
掳夺了大批汉族、回鹘及中亚穆斯林的织工
加上元统治者对丝绸的特殊爱好
使得蒙元时期的官营织染业空前发达
特别是金银织物和服饰的流行
决定了金箔和金线被大量需求
来自西域波斯的织工善于织造织金锦
其中纱、罗、绞、縠都要加金
元人把这种金光闪闪的织金锦称为“纳石失”
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帷幕、被褥、椅垫等
也都有用纳石失制成
蒙古军队甚至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创建于元代的永乐宫也有贴金装饰
这是我国现存的建筑上应用彩画贴金最早的实物
元代丝织染局和作坊规模较大
花色品种也十分丰富
元代长江下游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产地
元朝官府在南京也设立了织染局
那时金箔已经大量运用在器物、服饰和建筑上
锻造技艺也是相当成熟
(四)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
南京金箔生产工艺情况的记载
主要来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对金箔锻制过程中使用到的
乌金纸和切箔工艺都有详细的表述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
朝廷从全国各地调集手工业匠户
约20万人赴京服役
建立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当时由于织金织物特别是云锦大量使用金线
南京金箔产业在龙潭地区得以迅速发展
南京在出土的明代墓葬中
发现过金箔和金线的例子不胜枚举
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的
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合葬墓中
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陵金丝的物证
“紫色底,用金箔切成细条与丝线织出缠枝牡丹”
就是将金箔裱在基纸上切成长条的扁金参与编织
据《明史》记载
金箔、金线还分别用于宫内器物和帝王的服饰上
皇家宫殿的雕梁画栋、金銮殿的座椅等
无处不有金箔的身影
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从明代皇家贵族的墓葬中发掘出的织物上可以看出
南京金线已经得到了大量运用
(五)清朝时期
清代近300年
除故宫建筑、佛像大量用金箔外
埋葬皇帝、皇后、公主、阿哥的清东陵
衣冠、宝物、壁画、玉册等随葬品
都耗用了大量金箔
《大清皇陵》中描述:
“慈禧陵三殿彩画新颖奇特……
直接在上面沥粉贴金。”
清代帝、后陵的所有外露柱子
大殿中间的四根金柱的沥粉
均使用扫金或贴金
《爱月轩笔记》中也记载了慈禧陵的情况:
“慈禧尸身上盖陀罗尼经被一床,
经被上的17000 多字的汉字经文和
佛像、佛塔、十二章、宝文等
均用捻金线织成……”
清代南京是江南三织造之一江宁织造局所在地
是特种丝织物的主要生产地
南京金箔主要用于制作金线
供江宁官办织造及民间机房的织造使用
金箔、金线从业者很多
到了清末
南京金箔专销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区
用于佛像贴金、店铺牌匾装潢等
据金箔老艺人们口口相传
清末,南京最大的谢春山金箔店是
南京金箔行业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他们当时的金箔员工有数十人之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壁画成为各级王府衙馆装饰的主要艺术手段
为此,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壁画机构“绣锦衙”
又专设了金箔司,辖有300-400 多名工人
生产金箔以满足壁画的需要
(六)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
南京金箔生产较为稳定
龙潭有金线行业协会
有组织、有房舍,分打纸的、褙金
砑金、放金线、切金、搓线
生产金线称“放金线”
后来由于战乱频繁
金箔、金线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才有所恢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最新产品
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丨 产品中心 丨 新闻资讯 丨 人才招聘 丨 联系我们 | 在线商城
版权所有: 南京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0056484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金箔路98号
电话: 025-52191362/025-52199110
传真: 025-52197110
邮箱: jinlinggoldfoil@163.com